close

1-1.jpg 

最近迷上了手工皂,買了幾本書回來邊看邊打

剛好手邊有一罐快過期的辣橄欖油,本來害怕辣椒入皂有問題?不過上網查查看似乎是可以瘦身?

所以就來試打一下辣椒馬賽皂

配方/成分表如下

R&J特級冷壓橄欖油,辣味 --> 疑似辣椒浸泡油?

     特級冷壓橄欖油    215g                    70%

     辣椒                 0.3325g

     天然辣椒香油       4.44g

紅棕櫚油                 30g                     10%

椰子油                    60g                     20%

NaOH                     40g

H2O                      103g


擷取  

IMG_8338.JPG

我是用小幫手打的,大約20分鐘就trace了,照片裡紅色的點點就是辣椒顆粒

還發生傳說中的果凍效應,手殘搓了一下,果然看起來像果凍的顏色硬度也跟果凍一樣軟軟的

跟不可愛炫燿了一下這塊疑似成功的皂皂(之前打過麻油皂味道超噁,2個月前打的橄欖皂現在還軟趴趴)

他居然跟我說這種顏色的肥皂他不敢用><

可是我紅棕櫚油買了一大罐耶,他應該還會持續看到這種胡蘿蔔色的皂皂了

沒想到男人也是這麼滴重視外觀阿...

IMG_8319.JPG 

 

2010/6/10 完成

2010/6/11 脫模+切塊

2010/7/11 預計可以開始使用

 

9/10 開始使用感覺還不賴

10/10 放一放就變白了耶,辣椒顆粒看起來就更明顯了

 

 

超近拍再來一張

1-2.jpg

 

[馬賽皂介紹]

馬賽皂的起源,在網上找到的資料是這樣說的。

在十四世紀時,法國規定做皂公賣,就像以前的煙酒公賣一樣,法王路易14並下令把歐洲的 肥皂製造獨占權交給馬賽地區。法國馬賽在1370年興建了第一座肥皂工廠,生產以橄欖油為主要成分的皂,也因此這類型的皂就稱之為馬賽皂。這時的馬賽皂是 用100%橄欖油(pure olive oil)+鹼+海鹽做的,整體比例算下來,油(橄欖油)佔72%,鹼、海鹽等佔28%。後來做皂工業轉移到殖民地後,因為橄欖欠收,及降低成本的考量(橄 欖油較貴),修改配方成「油中含有橄欖油72%+其他油脂28%(後來常用的是椰子油18%、棕櫚油10%)」,因此72%就成為傳統馬賽皂註冊商標。


可是配方經過這樣的修改後,現時的「馬賽皂」已和最初「馬賽皂」不一樣了,最初馬賽皂橄欖油佔油脂比例是100%,後來的馬賽皂橄欖油事實上只佔所有油脂 的72%,已經不是「純橄欖皂」了。因此,有人為了區分二者的差異,將修改後配方所做出來的皂稱為馬賽皂或馬賽橄欖皂,參照古老配方所做出來的皂稱為「純 橄欖皂」或「菁純橄欖皂」。

最初的馬賽皂係採用皂化、鹽析、加工、固體化、乾燥成型等程序,從而使得肥皂硬化更快,用不著幾十天長時間 等 候,即可製成地較硬的橄欖皂,由於「鹽析」的方式會讓甘油和皂分離,而甘油是一種很好的保濕材料,在當時是比皂貴很多,如此一來做皂的同時可以取得大量的 甘油,因此當時的馬賽皂大都做為洗衣、洗澡之用,有點像法國版的南僑水晶肥皂。此法和冷製法所製成的純橄欖皂在做皂材料的油脂使用上並無多大的差異,但製 造過程中卻非常不同,由於冷製法它能保存油脂的養份及特性,使得冷製法要做成橄欖皂較費時,約需二個月才能使用,且質地也較軟。但是若改以修改後的配方做 皂,熟成後既沒有純橄欖皂質地較軟的缺點,也保存純橄欖皂溫和、滋潤、不刺激的特性,成本價格也不會像純橄欖皂那麼高。因此,馬賽橄欖皂才能盛行於20世 紀90年代至今的歐洲與其他國家。
資料來源:儷活生活網

http://cklife_soa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42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綠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